寿方孟旋母郑太夫人

去年方子就我别,荷风疏疏送馀热。执手欲话燕路长,低头倚闾心已折。

今年春风失意归,别子又见秋风飞。遥知秉烛情相似,欲寄壶觞伴綵衣。

俄闻介寿当兹辰,愿言持此称千春。山川悠悠隔吴越,虽有怀抱无繇伸。

翻思燕市击筑时,与子心期岂尔为。陶母厨中正辛苦,区区升斗犹参差。

男儿变化未可料,安能屈首甘常调。由来菽水亦自欢,朱门粱肉徒誇耀。

我怀此意私吐吞,非子莫敢相为论。亦知阿母自圣善,不至河汉吾此言。

倚云山头卜筑成,千头木奴绕宅生。阳溪百仞清见底,夹岸朱实丹霞明。

美哉风土神仙居,阿母保之乐有馀。烂柯日月长不老,回看尘土将何如。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朋友方孟旋的母亲郑太夫人的祝寿诗,通过对比两年的离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长辈的敬重祝福。

全诗可以分为三部分:

1. 回忆离别(开头到"欲寄壶觞伴綵衣")
诗人回忆去年夏天和方孟旋分别时,荷风吹散暑热,两人执手话别。今年春天友人失意归来,转眼又到秋风起时。诗人想象友人秉烛夜读时的心情应该和自己相似,想寄去美酒陪伴他尽孝("綵衣"用老莱子穿彩衣娱亲的典故)。

2. 祝寿心意("俄闻介寿当兹辰"到"不至河汉吾此言")
突然得知郑太夫人寿辰将至,诗人想送上祝福却相隔千里。回忆起和方孟旋在燕市(北京)击筑高歌的豪情壮志,感慨现实艰难(用陶侃母亲辛苦持家的典故)。但诗人鼓励友人:男儿前途未卜,不必屈从常规;清贫生活("菽水"指豆和水,形容清贫)自有欢乐,胜过富贵人家的炫耀。

3. 祝福愿景(最后八句)
诗人描绘倚云山的美景:千株果树环绕住宅,清澈溪水映照两岸红艳果实。赞美这里如同仙境,祝愿郑太夫人在此安享晚年。用"烂柯"典故(樵夫看仙人下棋,斧柄腐烂,喻时光飞逝)说这里时光永恒,反衬尘世生活的短暂。

诗歌特色:
- 用具体生活场景(荷风、秋风、击筑)表达抽象情感
- 善用典故却不显晦涩(陶母、彩衣娱亲等)
- 转折自然:从离愁到勉励,最后升华到美好祝福
- 结尾的山水描写既是对郑太夫人居所的赞美,也暗喻高洁品格

全诗在祝寿中融入对友人的劝慰鼓励,展现了中国传统文人既重孝道、友情,又保持精神追求的特质。

李流芳

李流芳(1575~1629)明代诗人、书画家。字长蘅,一字茂宰,号檀园、香海、古怀堂、沧庵,晚号慎娱居士、六浮道人。歙县(今属安徽)人,侨居嘉定(今属上海市)。三十二岁中举人,后绝意仕途。诗文多写景酬赠之作,风格清新自然。与唐时升、娄坚、程嘉燧合称“嘉定四先生”。擅画山水,学吴镇、黄公望,峻爽流畅,为“画中九友”之一。亦工书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