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客愁都在斜阳外,凭阑桂香吹晚。
乱叶蝉哀,寒汀鹭泊,离绪并刀难剪。
牙屏半掩。
渐尘扑冰纨,浪收云簟。
露入征衣,满襟秋思付诗卷。
还思前度问酒,凤楼人共倚,归兴无限。
雁影亭皋,蛩声院落,双阙明河光转。
田园梦远。
叹篱菊初黄,涧莼堪荐。
拄笏西风,四山烟翠敛。
乱叶蝉哀,寒汀鹭泊,离绪并刀难剪。
牙屏半掩。
渐尘扑冰纨,浪收云簟。
露入征衣,满襟秋思付诗卷。
还思前度问酒,凤楼人共倚,归兴无限。
雁影亭皋,蛩声院落,双阙明河光转。
田园梦远。
叹篱菊初黄,涧莼堪荐。
拄笏西风,四山烟翠敛。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人在秋天傍晚的孤独与乡愁,画面感很强,情感细腻。我们可以分几个部分来理解:
上片(前半部分)
- 开篇点明主题:夕阳西下时,旅人的愁绪像被斜阳拉长的影子一样挥之不去。他靠在栏杆边,闻着晚风中的桂花香,本该是惬意的场景,却更显孤独。
- 接着用声音和画面强化愁绪:蝉在落叶中哀鸣,白鹭蜷缩在寒冷的沙洲上,这些意象都在说"冷清"。他说自己的离愁"剪刀都剪不断",就像纠缠的线团。
- 镜头转到室内:屏风半掩,夏天用的凉席(云簟)和团扇(冰纨)都落了灰,说明季节转换,人也无心收拾。秋露打湿他的衣襟,他只能把满心愁思写进诗里。
下片(后半部分)
- 回忆过去的美好:想起曾经和心上人在酒楼倚栏共饮,那时一心只想回家,充满期待。
- 对比现在的寂寥:大雁飞过、蟋蟀在院里叫,宫阙和银河的倒影在水中流转,这些热闹的夜景反衬他的形单影只。
- 最后直抒胸臆:想做陶渊明那样归隐田园,但现实遥远。眼前只有西风中摇曳的菊花、可以煮汤的野菜(莼羹典故暗含思乡),他拄着竹杖看群山雾气缭绕,愁绪仿佛和暮色一起凝固了。
词的精妙之处
1. 通感手法:把愁绪比作"斜阳外的影子",把秋思写成能"塞满衣襟"的实物,抽象情感变得可触摸。
2. 矛盾的美感:桂花香、银河光影这些美好事物,反而加重孤独感,就像"以乐景写哀"。
3. 双线结构:现实(冷清秋夜)与回忆(温暖过往)交织,让惆怅更有层次。
现代启示
这其实是一首高级版的"想家朋友圈":当我们漂泊在外,熟悉的香味(比如桂花)、季节的变化(收凉席)都会触发回忆。词人教会我们如何把这种情绪转化成诗意的表达——用自然景物当"情绪滤镜",让孤独也拥有美感。
陈允平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