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坐

负却征尘债,飘零迄未休。
孤蓬江贮梦,深巷雨添愁。
山色分浓淡,禽声互去留。
班超亦良苦,万里觅封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旅坐》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旅人复杂的心境,用日常可见的景物传递出深沉的孤独与无奈。

前两句“负却征尘债,飘零迄未休”像在说:我欠了旅途的债(比喻长期奔波),至今还在外漂泊停不下来。这里用“债”字很妙,把被迫漂泊的感觉比作还不完的债,让人感受到身不由己的疲惫。

中间四句用四个画面写旅途感受:江上孤舟装着破碎的梦(“孤蓬江贮梦”),小巷冷雨加重了忧愁;看远处山色有深有浅(“山色分浓淡”),听鸟儿叫声时近时远(“禽声互去留”)。这些看似平常的风景,实际都在衬托旅人的孤独——山色鸟鸣越生动,越显得自己像个局外人。

最后两句突然提到班超(东汉名将),表面说他也辛苦万里求功名,实则暗含自嘲:我这样奔波到底值不值?就像反问:那些世人追逐的功名,真的能抵消漂泊的代价吗?

全诗最打动人处在于“平凡中的深刻”。诗人不直接喊累叫苦,而是通过孤舟、雨巷、山色、鸟鸣这些谁都能见的景象,让读者自己体会那种浸透在日常生活里的倦怠感。最后的历史典故更是点睛之笔,把个人愁绪升华成对人生选择的普遍思考,让现代人也能共鸣——我们何尝不是在为某个目标疲于奔命?

罗公升

罗公升,字时翁,一字沧洲,永丰(今属江西)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大父开礼从文天祥勤王,兵败被执,不食死。宋亡,倾资北游燕、赵,与宋宗室赵孟荣等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有《无名集》、《还山稿》、《抗尘集》、《痴业集》、《北行卷》等,后人合为《沧洲集》五卷。事见本集附录刘辰翁《宋贞士罗沧洲先生诗叙》,清同治《永丰县志》卷二四有传。罗公升诗,以清金氏文瑞楼钞《宋人小集六十八种·宋贞士罗沧洲先生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宋百家诗存·沧洲集》(简称四库本)。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