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杜牧内心的孤独与愤懑。
开头两句"谗佞当面唾,轻生不得殳"是说:那些奸诈小人当面说坏话,杜牧虽然痛恨他们,却没法拿起武器(殳是古代兵器)去反抗。这里用"唾"字特别形象,就像小人当面吐口水一样侮辱人。
"去邪空有志,嫉恶奈无徒"继续写杜牧的无奈:他想要铲除邪恶,却只能空有志向;痛恨坏人,却找不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行动。"空"和"奈"这两个字透露出深深的无力感。
"后世名垂远,当时道亦孤"是名句:虽然杜牧知道自己的名声会流传后世,但在当时却感到特别孤独。"道"指的是他坚持的正道,这种先知般的孤独感特别打动人。
最后两句"荒斋独怀感,残日照庭芜"描绘了一个画面:在破旧的书斋里,杜牧独自感伤,夕阳照着院子里荒芜的杂草。这个画面既萧条又壮美,残阳和荒草烘托出他悲凉的心境。
整首诗用直白的语言道出了一个正直文人的困境:痛恨黑暗却无力改变,坚信真理却无人理解。这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加上夕阳荒斋的意象,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杜牧的悲愤与坚守。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