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雀行

江皋多平林,黄雀丛深枝。
飞鸣愿已足,何用知天涯。
鸿鹄岂不佳,念子常仳离。
横绝四海内,形影谁当追。
矫然六翮在,辛苦固其宜。
援琴为君弹,黄雀其可为。

现代解析

这首诗《黄雀行》描绘了一只栖息在江边林中的黄雀,通过对这只小鸟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

江皋多平林,黄雀丛深枝。
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江边的美景:广阔的江岸上遍布着平缓的树林,黄雀们在树丛中自由自在地栖息。诗人用“平林”和“深枝”形容黄雀的生活环境,似乎暗示它的生活简单而宁静。

飞鸣愿已足,何用知天涯。
黄雀在树丛中飞翔、鸣叫,它的心愿已满足,为何还要去思念那遥远无边的天涯?这里通过黄雀的满足感,反衬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它告诉我们,有时候,充满满足的现状也许比遥远的期待更美好。

鸿鹄岂不佳,念子常仳离。
鸿鹄是一种高飞的大鸟,通常被认为是高尚和远大的象征。诗人说,鸿鹄虽好,但它们常常独自飞翔,孤独地远离同伴。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同伴和归属感的重要性。即使拥有再高的理想和目标,如果没有朋友和亲人相伴,旅途也会显得寂寞和艰辛。

横绝四海内,形影谁当追。
鸿鹄跨越了四海之内,它们的身影又让谁来追赶呢?这句表达出了鸿鹄的孤独和无助感,同时也暗示了离群索居的无奈和悲哀。

矫然六翮在,辛苦固其宜。
“六翮”指的是鸟类的翅膀,这里指黄雀的翅膀坚强有力。黄雀虽然努力飞翔,但诗人认为这一切辛苦都是应该的。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接受。

援琴为君弹,黄雀其可为。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拿起琴来为你弹奏,黄雀可以成为你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黄雀的同情,并希望通过黄雀的形象来传达一种生活态度——即使是在平凡的生活里,也要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整首诗借黄雀的形象,诗人表达了对人生、孤独、归属感和现实的思考,既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孤独和奋斗的诚恳感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