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剑篇谢袁观察聚霞公

平生有隐意,未对时人说。
閒居什袭藏,愁来翻自悦。
心似残星明,气向浮云决。
一日始觏公,冰霜当面结。
爽气袭人怀,萧萧拂毛发。
我言久困颓,欲去寻烟月。
江山我主人,耕锄我故业。
但采商山芝,不问汉廷节。
公言勿遽然,且观隐见辙。
渭水旧鹰扬,张良推汉杰。
世事尚可为,岂必耽岩穴。
予有一剑良,云是风胡挈。
往常佩之从,东南营楚粤。
播地幸已平,苗溪同震烨。
今日把似君,迅扫风云裂。
虔刀昔授祥,彼此相轹轶。
君当善自珍,可以企前哲。
我闻敬受之,意欣转畏慑。
佛氏绍觉宗,传衣即传法。
吾儒重契盟,缟带中情竭。
似此神物投,何以继洪烈。
千金尚可酬,壮志难消歇。
郁怀且为开,懦情倏已撤。
况奉干莫奇,昆玉坚可切。
遂转固陋心,期以供磨涅。
丈夫际艰难,剩此一腔血。
向来未报恩,感激中肠热。
潜见信有时,精光讵可灭。
华阴赤土宜,拂拭敢自辍。
愿言佩之随,出入防折缺。
异时风雨吟,双龙忍轻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不得志的文人写给赏识他的官员袁聚霞的赠诗,用宝剑为喻,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抱负与纠结。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怀才不遇的苦闷(开头到"不问汉廷节") 诗人像珍藏宝剑一样隐藏着自己的才能,虽然生活困顿,但宁愿归隐田园(像秦末隐居商山的"商山四皓"那样采灵芝),也不愿迎合官场。这里用"残星""浮云"比喻自己微弱却倔强的志气。

2. 知遇之恩的转折("公言勿遽然"到"可以企前哲") 袁聚霞劝他不要消极避世,用姜子牙八十岁遇周文王(渭水钓鱼)、张良辅佐刘邦的典故,说明人才终有出头之日。随后郑重地将象征功业抱负的宝剑赠予诗人,就像古代虔刀赠英雄的典故,暗示对他才能的认可。

3. 受赠后的心潮澎湃("我闻敬受之"到"双龙忍轻别") 诗人接过宝剑时既兴奋又惶恐,用佛教传衣钵、儒家赠缟带的典故,形容这份知遇之情比千金更珍贵。宝剑激发了他的热血,表示要像干将莫邪宝剑("干莫奇")那样磨砺自己,随时准备为国效力。

4. 全诗核心意象 - 宝剑:象征诗人的才能、报国志向,也代表袁聚霞对他的信任 - 风雨/双龙:用宝剑在风雨中化龙的传说,暗喻诗人等待机遇一飞冲天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真实展现了古代知识分子的矛盾心理:既有"采芝隐居"的清高,又有"扫风云裂"的抱负,最终在知己的鼓励下重燃热血。今天读来,依然能感受到那种被理解、被信任的感动,以及"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坚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