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肠
婹袅轻躯,能有几多,容万斛愁。
惯悲衔腹内,相看脉脉;
事来心上,一样悠悠。
鸟道千盘,辘轳双绠,又类车轮转未休。
萦方寸、穿锦梭暗掷,弱缕中抽。
柔情曲似江流。
怕易割、秋山懒上楼。
况三朝三暮,巴猿峡口;
一声一断,杜宇枝头。
百结将离,九回犹剩,杯沃能胜酒力不。
樽前曲,再休歌河满,泪落难收⑴。
惯悲衔腹内,相看脉脉;
事来心上,一样悠悠。
鸟道千盘,辘轳双绠,又类车轮转未休。
萦方寸、穿锦梭暗掷,弱缕中抽。
柔情曲似江流。
怕易割、秋山懒上楼。
况三朝三暮,巴猿峡口;
一声一断,杜宇枝头。
百结将离,九回犹剩,杯沃能胜酒力不。
樽前曲,再休歌河满,泪落难收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肠"为题,用各种生动的比喻描写人内心深处的愁绪,就像一根柔肠百转,承载着说不尽的忧伤。
上片开头用"轻躯"形容愁肠看似纤细,却能装下"万斛愁",突出愁绪之深重。接着用四个画面写愁绪的形态:像悲情在腹中打转,像心事在心头徘徊,像崎岖山路上盘旋的鸟道,像井口不停转动的辘轳。最后用织锦的暗梭和抽丝比喻愁绪在心头缠绕不休。
下片把愁绪比作弯弯曲曲的江流,连上楼赏秋的兴致都没有。再用三峡猿啼和杜鹃泣血的典故,写愁苦让人肝肠寸断。"百结将离"说愁肠打了无数结,"九回犹剩"说愁肠百转千回。最后说借酒浇愁也没用,听到悲伤的曲子就会泪流不止。
全词妙在把抽象的愁绪写得具体可感:用"轻躯"写愁肠的纤细,用"万斛"写愁绪的沉重,用"车轮转""锦梭掷"写愁思的纠缠不休。通过"巴猿""杜宇"的典故,让愁苦有了声音;通过"杯沃""泪落"的细节,让忧伤有了温度。读来就像看到一根愁肠在眼前百转千回,能真切感受到那种挥之不去的哀愁。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