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涧逢丈者
虞山山高高入云,下有古涧烟氤氲。
万树桃花夹流水,水边鸡犬声相闻。
鸡犬相闻茅屋底,屋底老人坐不语。
岂是当时遗世民,避秦虐政来居此。
笑而不荅意自欣,观之古貌亦古心。
我欲跪之问宝诀,回头不见深山深。
万树桃花夹流水,水边鸡犬声相闻。
鸡犬相闻茅屋底,屋底老人坐不语。
岂是当时遗世民,避秦虐政来居此。
笑而不荅意自欣,观之古貌亦古心。
我欲跪之问宝诀,回头不见深山深。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般的美景,以及一位神秘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疏离感。
开头四句用"高入云""烟氤氲"等词语描绘虞山的壮丽景色,山涧边开满桃花,流水潺潺,还能听到鸡犬相闻的声音,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景象。
中间四句聚焦在茅屋中的老人。老人沉默不语,作者猜测他可能是为了躲避秦朝暴政而隐居于此的遗民。这里用"避秦虐政"暗指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老人代表了理想中的隐士形象。
最后四句写作者与老人的互动。老人笑而不答,显得高深莫测,作者想向他请教人生真谛,却发现深山已不见踪影。这个结尾充满禅意,暗示真理可遇不可求,也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可望不可即的惆怅。
全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和神秘的人物刻画,展现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返璞归真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这种理想境界难以企及的无奈。诗中"桃花""避秦"等意象明显受到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影响,但结尾的"回头不见"又给这个世外桃源增添了几分虚幻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