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及时雨带来的喜悦,展现了农民、官员和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开头两句写诗人模仿古人写"喜雨诗",看到东边田野被雨水浸透,土地松软得可以深耕,暗示春耕有望。
中间四句用生动的比喻:皇帝(万乘)不再为干旱焦虑,大臣(三公)也松了口气;老天爷像驯服不听话的龙一样降下雨水,雷声催动着云气化作甘霖。这里把自然现象拟人化,暴雨像是被上天鞭打出来的,雷声则像在驱赶云雨,画面感很强。
最后两句最接地气:农民们在田埂上闲聊,感叹雨水比黄金还珍贵。用"一寸雨一寸金"的夸张说法,突出农民对雨水的渴望,也反映了农业社会靠天吃饭的现实。
全诗语言朴实但充满张力,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想象(鞭龙、驱雷),又有生活化的场景(农民唠嗑),把一场普通的雨写得既气势磅礴又充满人情味。最妙的是通过不同身份的人(诗人、皇帝、农民)的反应,层层递进地展现雨水的重要性。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