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发吴江

枫叶晚秋红,平江驿路通。
夕阳余野渡,衰草战凉风。
鸟落寒山外,镫明古寺中。
扁舟一樽酒,邀月与谁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秋江边的宁静画面,充满了孤独与洒脱交织的复杂情感。

前两句用枫叶和驿路点明季节和地点——深秋的吴江岸边,火红的枫叶与平坦的驿道构成开阔的视野。接着用夕阳、野渡、衰草、凉风四个意象,勾勒出萧瑟的秋景:渡口残留着落日余晖,枯黄的野草在冷风中颤抖,既展现自然之美,又暗含时光流逝的惆怅。

五六句通过动静对比深化意境:飞鸟归巢的剪影划过寒山,而古寺的灯火静静点亮,这一动一静之间,突显出天地间的空旷寂寥。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独自泛舟饮酒,想邀请明月共饮却无人相伴,这种"举杯邀明月"的举动,既流露出孤独感,又展现出超脱世俗的潇洒。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从远山枫叶拉到近处孤舟,冷暖色调交织,最后定格在诗人与明月对饮的画面。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衰草战凉风"的拟人、"邀月与谁同"的反问,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份秋夜的孤寂与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