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清晨的宁静画面,以及诗人与友人偶然相遇的闲适情趣。
前四句写景:夜雨过后,清晨的云朵让空气变得清爽,柔软的柳枝轻轻摇曳,池塘里的红荷花静静绽放。"宿雨"指隔夜的雨,"歊烦"指闷热,这里说雨带走了烦热;"清迥"形容开阔清爽的感觉;"脉脉"写荷花含情脉脉的样子。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一幅夏日雨后的水墨画。
后四句写人:诗人独自静卧若有所思,突然有兴致想出门走走("荒乘"即随意出游)。恰巧有位超脱世俗的朋友("幽人")来访,两人便一起沿着墙边的小径散步。这里"默卧"与"有怀"形成对比,展现诗人内心的微妙波动;"共取墙阴径"这个细节,生动体现了知音相伴的随意与惬意。
全诗妙在通过"雨-云-柳-荷"的景物铺垫,自然过渡到"独卧-兴起-偶遇-同游"的人物互动,用最朴实的语言传递出:生活的诗意往往藏在雨后的清新、偶然的相遇,和与知己漫无目的的散步之中。就像我们现代人突然放下手机,发现窗外雨过天晴,正好朋友来电约喝咖啡的那种小确幸。
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