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绣球 其二 寄赠了橘二厂(壬子夏)
联罢漪园吟,止舫里行行将暮。
主人情重,挽留且坐,呼奚童去,馒首膏酒,一盘无数。
既饱老饕又醉,从兹别离情谁护。
幸随鹃侣,夕阳飞渡,到浦江上,还将住酒,话楼重诉。
主人情重,挽留且坐,呼奚童去,馒首膏酒,一盘无数。
既饱老饕又醉,从兹别离情谁护。
幸随鹃侣,夕阳飞渡,到浦江上,还将住酒,话楼重诉。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和朋友聚会后依依惜别的情景,充满了烟火气与人情味。
上阕(前半部分)像用手机拍下的小视频:诗人们在漪园联句作诗,不知不觉天色将晚。热情的主人再三挽留,赶忙叫小童端来馒头下酒菜,摆了满满一大盘。这里的"馒首膏酒"就是家常的馒头配酒菜,特别接地气,让人想起夏天傍晚路边大排档的热闹场景。
下阕(后半部分)转入温情告别:吃饱喝足后,醉醺醺的诗人想到即将分别,心里空落落的。但幸好有同伴(鹃侣指志同道合的朋友)作陪,他们像一群归巢的鸟儿,在夕阳里飞过黄浦江。最后两句最动人——朋友们明明刚道别,却又忍不住约着"改天再喝",要把没说完的话继续聊。这种反复的"说了再见又不舍"的心理,就像我们现在朋友聚会散场时,总要在门口再唠半小时。
全词妙在把文人雅集写得充满生活气息,没有刻意卖弄文采,而是用"馒头配酒""改天再聚"这些日常细节,自然流露出真挚友情。特别是最后朋友间欲走还留的描写,让现代人看了都会心一笑——原来古人和我们一样,面对离别时也会找各种理由多待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