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玉山周晦叔家似贤斋

人心殊嗜好,黑白互相形。
农臭不自悟,荧荧飞青蝇。
一日对此君,炯然又眼明。
子猷虽借宅,绿阴仍满庭。
雅净两龚洁,高寒伯夷清。
可近不可狎,劲挺干青冥。
世人景先哲,绘画劳丹青。
想像不觌面,孔孟何由倾。
安知君子交,日日与相迎。
手种万苍玉,君家有典刑。
清风流至今,修好无渝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为"似贤斋"的书斋,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赞美了主人高洁的品格和雅致的生活情趣。

诗中首先用对比手法写人性差异:有人喜欢黑,有人喜欢白;农夫闻不到自己的臭味,苍蝇却围着打转。这些比喻说明世人常常看不清自己的缺点。接着笔锋一转,写到了书斋里的竹子("此君"指竹),顿时让人眼睛一亮,暗示主人品格高尚能让人心灵澄明。

诗人用历史典故赞美主人:借用王徽之(子猷)爱竹的典故,说主人虽然只是暂住(借宅),却让绿荫满庭;用汉代高士龚胜、龚舍(两龚)和伯夷(商周时期著名隐士)来比喻主人的高雅洁净和清廉正直。

诗中强调竹子"可近不可狎"的特性,比喻君子可亲近但不可轻慢,就像竹子挺拔直入云霄。批评世人只知道用绘画来追慕先贤,却不能真正理解圣贤精神。最后赞美主人亲手种植的竹林(苍玉指竹)传承了美好家风,这种清雅高洁的风范流传至今,就像坚守着永不改变的盟约。

全诗通过赞美书斋环境,实则歌颂主人如竹般挺拔高洁的品格,以及传承优良家风的坚守,表达了作者对高尚人格的向往。

陈文蔚

陈文蔚(约公元1210年前后在世)字才卿,上饶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宁宗嘉泰初前后在世。师事朱熹。尝举进士。庆元中,(1198)馆于朱熹家,课其诸孙。又讲读铅山。端平二年,(1235)都省言其所作尚书类编,有益治道,诏补迪功郎。学者称克斋先生。文蔚著有克斋集十七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