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伏侯太守招同诸君崇效寺看牡丹衰病到迟主客尽去独坐成咏忆光绪丁酉偕王幼霞侍御看花此寺恰此日故卒章及之 其二
记与半塘叟,同游恰此晨。
几丛仍故种,何处复斯人。
得句留花片,题名拂壁尘。
芳菲看欲歇,凄恻并沾巾。
几丛仍故种,何处复斯人。
得句留花片,题名拂壁尘。
芳菲看欲歇,凄恻并沾巾。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独自去崇效寺看牡丹的感伤回忆。
前两句"记与半塘叟,同游恰此晨"是说:记得以前和好友王幼霞(半塘叟)也是在这个早晨一起来看花的。这里用"恰此晨"强调时间上的巧合,暗示物是人非的伤感。
中间四句描写眼前景象:"几丛仍故种"是说牡丹还是当年的品种;"何处复斯人"感叹故人已不在;"得句留花片"写当年赏花时把诗句写在花瓣上;"题名拂壁尘"说现在只能拂去墙上题名的灰尘。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睹物思人的惆怅。
最后两句"芳菲看欲歇,凄恻并沾巾":眼看牡丹即将凋谢,悲伤的泪水打湿了手帕。这里用花谢象征人生无常,将个人感伤升华到对生命流逝的普遍感慨。
全诗通过今昔对比,用具体的看花细节,表达了深切的怀旧之情。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作者面对旧地、追忆故人时的那种落寞与哀伤。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