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事 其二

此中洗面泪痕多,伏枕空持断袖罗。
北地自工操井臼,东屏何敢按笙歌。
羊车历鹿声初杳,雁柱参差调未和。
莫劝春江桃叶渡,真花还恐易摧柯。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孤独悲伤的生活状态,通过日常细节和隐喻传递深情。

首联“此中洗面泪痕多,伏枕空持断袖罗”直接点出主人公以泪洗面的痛苦,躺在床上徒然握着残缺的衣袖(“断袖”暗指失去伴侣或挚爱),展现孤独与思念。

颔联“北地自工操井臼,东屏何敢按笙歌”写他独自在北方操持家务(“井臼”指打水舂米,代指日常劳作),却不敢触碰乐器(“笙歌”象征欢乐),暗示生活只剩机械的忙碌,再无昔日的快乐。

颈联“羊车历鹿声初杳,雁柱参差调未和”用“羊车”(古代宫廷小车)远去的声音和“雁柱”(古筝琴弦)的杂乱音调,比喻美好时光消逝、生活失去和谐,进一步强化孤寂感。

尾联“莫劝春江桃叶渡,真花还恐易摧柯”是全诗情感的爆发:表面说别劝我去春江浪漫之地(“桃叶渡”是典故,象征爱情),实则表达对脆弱现实的恐惧——真花易折(“摧柯”指花枝折断),暗喻幸福短暂易逝,自己已无力承受更多伤痛。

核心情感
这首诗通过眼泪、断袖、沉默的乐器、消逝的车声等意象,层层递进地刻画了一个心碎之人的世界。他回避欢乐,恐惧美好,因为经历过失去,所以连希望都成了负担。最后一句“真花还恐易摧柯”尤其动人,将“怕再次受伤”的心理写得含蓄而深刻。

孙原湘

孙原湘(1760 ~1829)清代诗人。字子潇,一字长真,晚号心青,自署姑射仙人侍者,昭文(今江苏常熟)人。清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充武英殿协修。不久得疾返里不出,先后主持玉山、毓文、紫琅、娄东、游文等书院讲席,学生多有成就。他擅诗词,主张“性情为诗之主宰”。又工骈、散文,兼善书法,精画梅兰、水仙。诗文与同时期的王昙、舒位鼎足,并称“后三家”或“江左三君”。著有《天真阁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