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借苏轼的《赤壁赋》展开联想,表达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用"仙子"比喻苏轼,说他被贬黄州时在赤壁漫游。这里把苏轼比作下凡的仙人,既赞美了他的才华,也暗示他遭遇坎坷。
中间四句是核心思想:古今兴亡就像掠过的影子,天地之间人就像漂流的空船。人间的苦难从未减少,天上的神仙难道就真的逍遥吗?诗人用"过影"和"虚舟"两个比喻,生动表现了人生的短暂与渺小。
最后两句最精彩:诗人说自己也在吹箫(呼应苏轼《赤壁赋》中"客有吹洞箫者"的场景),突然意识到生命就像朝生暮死的蜉蝣。这里把个人命运放在宇宙时空中审视,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
全诗的魅力在于:用浅显的比喻道出深刻哲理,把个人感受与历史典故自然融合。读完让人既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又能联想到自己的生命体验,产生共鸣。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