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宴行

镫光炉焰红氤氲,庭芜枯尽蛩不闻。
树颠月色送虬影,天上北风躯冻云。
仰天一笑开颜色,今宵始觉栖京国。
沉吟身世感天涯,呼童进酒浇胸臆。
忆昔江楼酒中别,梅花满枝耀晴雪。
共誇咳唾气成珠,谁分飘零衾似铁。
文章不信天真妒,求仙仍傍天衢住。
四望空增平子愁,千金难买孙阳顾。
太行峻阪与天齐,骥犹难上况驽蹄。
耻从人海随鸣雁,聊向黉宫听晓鸡。
典胄高堂执卷升,掉头三见璧池冰。
顽金再入昆吾冶,散木重经大匠绳。
积分无多膺奏最,此生敢在诗书外。
不劳空舍闭何蕃,已见文章留郭泰。
自从海上妖氛黑,吾侪抗议排杨墨。
及今未见天清澄,还抱遗经三叹息。
儒生干禄术恒诡,简练揣摩学苏子。
但求一击攫金貂,岂念三冬足文史。
尺管何能测圣涯,朽株自合随风靡。
千年古柏蟠蛟龙,枝叶苍苍在瞽宗。
谁能图画传标格,明朝踏雪吾其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岁宴行》描绘了一个文人冬夜独饮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的坚守。全诗可以分成几个层次来理解:

1. 冬夜独饮的孤寂(开头至“呼童进酒浇胸臆”) 诗人用生动的画面感开篇:屋内炉火通红,庭院草木枯黄,连蟋蟀的叫声都听不见了。月光透过树梢,北风卷着寒云,营造出冷清压抑的氛围。这时诗人突然仰天一笑,意识到自己身在京城,但随即陷入对身世的感慨,只能借酒消愁。这里的“笑”是苦笑,透露出一种清醒的孤独。

2. 回忆与现实的落差(“忆昔江楼酒中别”至“千金难买孙阳顾”) 诗人回忆起过去与友人饮酒赏梅的快乐时光,那时大家意气风发,仿佛唾沫都能变成珍珠(形容才华横溢)。但如今漂泊落魄,连被子都冷得像铁。他感叹:难道文章写得好反而遭天妒?即使住在京城(“天衢”指天子脚下),依然怀才不遇。这里用东汉张衡(平子)的愁和伯乐(孙阳)的难遇,表达无人赏识的苦闷。

3. 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太行峻阪与天齐”至“散木重经大匠绳”) 诗人用比喻说:太行山陡得像天一样高,千里马都难爬,何况劣马(暗指自己)?他不愿随波逐流(“耻从人海随鸣雁”),宁可埋头读书(“黉宫”指学校)。后几句写自己像顽铁被反复锤炼、像朽木被匠人修理,暗示科举考试的艰辛和自我的坚持。

4. 对时代与文人命运的反思(“自从海上妖氛黑”至结尾) 诗中提到“海上妖氛黑”,可能指当时的社会动荡或思想混乱。诗人与同道曾奋力抵制异端思想(“杨墨”代指非儒家学说),但如今世道仍未清明,只能抱着经典叹息。他讽刺某些读书人投机取巧(“简练揣摩学苏子”指模仿苏秦的功利手段),只为谋取官位,却忘了学问的根本。最后以“千年古柏”自喻,表示宁愿像古树一样坚守气节,哪怕无人理解。

核心思想: 这首诗是传统文人的“牢骚之作”,但超越了单纯的怀才不遇。它展现了理想主义者在现实挤压下的挣扎——既不愿同流合污,又无法改变现状,最终选择以文化传承(“遗经”)和精神坚守(“古柏”)作为存在价值。诗中冬夜的冷与炉火的热、回忆的灿烂与当下的黯淡形成强烈对比,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悲壮的美。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