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思寓郡望姓氏(丙申)
兵甲破天来,丘樊亦改气;
中田一挥手,十年悲捐弃(四)。
晞发扶桑津,希踪渺无俪;
胡为岁寒心,古今迥自异(明)?
弦月挂霜空,玄禽没云际;
伥伥叹余行,人生竟安寄(张)!
交游渐已乖,父书将终废;
幼徲俨成行,刀环徒萦系(玄)!
等身五岳间,寸土焉留滞?
睹物起离情,目断归鸿去(箸)。
中田一挥手,十年悲捐弃(四)。
晞发扶桑津,希踪渺无俪;
胡为岁寒心,古今迥自异(明)?
弦月挂霜空,玄禽没云际;
伥伥叹余行,人生竟安寄(张)!
交游渐已乖,父书将终废;
幼徲俨成行,刀环徒萦系(玄)!
等身五岳间,寸土焉留滞?
睹物起离情,目断归鸿去(箸)。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几个不同姓氏人物的视角,描绘了战乱年代普通人流离失所的苦难。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每个姓氏代表一个故事片段:
开头四句("兵甲"段)像战争纪录片:武器打破平静生活,连山丘田园都变了样。农民("中田")被迫离开耕种十年的土地,这个特写镜头充满不舍。
接着("晞发"段)转为古代神话风:有人幻想追随太阳("扶桑")逃避现实,却发现古今苦难其实相同。这里用太阳升起的地方象征美好幻想。
"弦月"段是月夜流浪镜头:冷月如钩,孤雁消失在云里,流浪者("张"姓者)像无家可归的游魂。这个画面充满孤独感。
"交游"段聚焦家庭悲剧:朋友离散("交游乖"),祖传技艺失传("父书废"),孩子排着队等待未知命运("幼徲成行"),只能摸着刀鞘思念亲人。
最后("等身"段)是震撼的全景镜头:人站在高山前显得渺小,连落脚之地都没有。望着大雁南飞,眼含热泪——大雁尚能归巢,人却无处可去。
全诗妙在把战乱苦难具象化:用"刀环"代表军人家庭,用"扶桑"暗喻逃避现实,用"归鸿"反衬无家可归。不同姓氏的故事拼成完整画卷,就像现代电影的多线叙事,让读者从多个角度感受乱世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