莺啼序 兰陵邵子湘有画像五帧一展书一课耕一垂竿一游岳一蕉团索余题词因赋是篇

一图执卷,堂前后、蕉黄竹翠。
环墙隙、激水锵鸣,㶁㶁声循檐际。
中有一人摊卷读,不知所读何经史。
想读当佳处,时复奋袂抵几。
其一江村,涤场纳稼,髣髴紫桑里。
敞村扉、箕踞松根,挥斥田奴疆以。
映斜阳、老驱来,漾新蟾、雏凫惊起。
芍陂鄠杜足平生,千场硙碓。
一图泛艇,湿遍船头绿箬,是洞庭烟水。
软幔障疏棂,斜袅茶烟,细萦溪尾。
钓得鳌来,晒将网去,拨棹入、江乡渔市。
其一图、竹杖还棕履。
层峦叠嶂,秋深槲叶参天,夜静松花满地。
废箸沈吟,辍耕太息,往事都非矣。
何苦上书北阙,侘傺无成,种豆南山,芜荒不治。
龙争七泽,虎斗千山,钓名钓国终非计。
便终南、捷径徒为尔。
亟图翠蔓青藤,峭厂枯团,放吾鼾睡。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五幅不同的画面,每幅画面都是一个人物的活动场景,通过这些场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向往自然的生活态度。下面我会逐幅分析这些画面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

一幅图:读书图


画面中有一位人在读书,周围环境有蕉黄竹翠,环墙有激水潺潺。这幅图展现了宁静淡雅的生活氛围,读书人沉浸在书本中的情境。这里传达了一种追求知识和平静生活的态度。

一幅图:江村图


展现了一幅乡村生活的场景。村中洗场纳稻,仿佛紫桑林里,村口敞开着门,松树下有人悠然自得。夕阳下,水牛驱赶着,鸭子惊飞。这一幅图描绘了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田园生活,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向往。

一幅图:泛舟图


这幅图描绘了在洞庭湖水面上泛舟的情景,船头被绿色的箬叶(一种宽大的竹叶)覆盖。这种情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静谧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一种远离尘嚣的心境。

一幅图:垂钓图


这幅图让人想起渔人出没的江乡,竹杖棕履,层峦叠嶂,深秋时节,松花满地。诗人在这里通过垂钓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和谐、自我放逐的追求,并寄寓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一幅图:耕读图


最后一幅图描述了耕读生活,过去的事情不再,诗人感到怅然若失。终南捷径虽然有,但终南捷径徒然,需要放下了,享受自然的宁静,寻找内心的平静。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整首词以不同的画面描绘出诗人从读书到耕读,再到垂钓、泛舟,最后回归自然的过程。每一幅图都寄托着诗人对自然、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超脱。词中透露出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宁静的生活态度,它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诗意。

陈维崧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