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金陵晨炊义井

薄薄云收日,霏霏雨散池。
平波光去远,疏点晕来迟。
所部余千里,初程第一诗。
先驱问行李,双堠且晨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从金陵(今南京)出发赶路的情景,充满旅途中的自然美和行者心境。

开头两句写天气变化:薄云散去太阳露脸,细雨停歇后池塘水雾弥漫。这里用"薄薄""霏霏"两个叠词,既表现天气的轻盈感,又暗示旅途刚开始的轻松心情。

三四句观察水面细节:平静的水波载着阳光向远方延伸,偶尔雨滴落下泛起缓慢扩散的涟漪。诗人通过"光去远"和"晕来迟"的对比,既写出空间上的开阔感,又捕捉到时间流动的微妙瞬间。

后四句转入行程描写:面对千里征程,诗人把这首晨起之作当作旅途的开篇。当随从询问行李准备时,他们正在驿站生火做早饭。"双堠"指路边的驿站标记,这个细节透露出古代旅行特有的烟火气。

全诗妙在将日常旅途写得如画般清新:云雨变幻的天色、波光粼粼的水面、驿站升起的炊烟,这些画面共同构成流动的风景长卷。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初程第一诗"的表述,能感受到他对漫长旅程既期待又从容的心态。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清晨特有的生机感——雨过天晴的爽朗、水波的跃动、炊烟的温暖,都让普通赶路变得诗意盎然。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