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五十岁时感叹衰老的内心独白,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人生的豁达思考。
开头两句直白地表达了人到中年的真实感受:突然意识到自己开始衰老,心里难免感叹,只觉得时间像车轮一样飞快转动。这里用"转车"比喻时间流逝之快,非常形象。
中间四句通过两个历史人物来映照自己: - 白居易五十岁时还在研读佛经("开经五秩满") - 孔子五十岁才开始钻研《易经》("学易数年加") 作者用这两个例子,既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也暗示自己到了这个年纪却一事无成。"负薪筋力诚难强"是说体力确实不如从前了,"报国功名事转赊"则感叹建功立业的机会越来越渺茫。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展现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如果问我从书本中学到了什么,那就是明白要顺应自然、知足常乐。这种"乐天知命"的智慧,不是消极的认命,而是经过岁月沉淀后的通透与豁达。
整首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把中年人面对衰老时的不甘与释然写得淋漓尽致。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历经沧桑后依然保持的平和心态,让读者在感叹时光无情的同时,也能获得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
苏颂
(1020—1101)泉州同安人,徙居丹阳,字子容。苏绅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知江宁。皇祐五年召试馆阁校勘,同知太常礼院。迁集贤校理,编定书籍。英宗即位,为度支判官。神宗立,擢知制诰,知审刑院,因奏李定拜官不合章法,落知制诰,出知婺州。元丰初,权知开封府,改沧州。奉旨编纂《鲁卫信录》。哲宗元祐初,除吏部尚书兼侍读,以邃于律历提举研制新浑仪。元祐七年拜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为相务使百官守法遵职,量能授任。后罢知扬州,徙河南。绍圣末致仕。有《苏魏公集》、《新仪象法要》、《本草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