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自麓谷经橘洲至杜甫江阁小坐

细品清时味,何尝一日同。
浇头云麓雨,到面橘洲风。
浪下三吴白,花馀数点红。
少陵长此对,只是不书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初夏时节,诗人从麓谷出发,经过橘子洲,最后在杜甫江阁小憩的所见所感。全诗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闲适心境。

首联“细品清时味,何尝一日同”直接点明主题:细细品味这清闲时光的滋味,每一天的感受都不相同。诗人用“细品”二字,暗示自己放慢脚步,用心感受生活,而“何尝一日同”则表达了对生活新鲜感的珍视。

颔联“浇头云麓雨,到面橘洲风”生动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体验:云麓山的细雨洒在头上,橘子洲的清风拂过脸庞。这两句通过“浇头”“到面”两个动作,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山雨的清凉和江风的舒爽。

颈联“浪下三吴白,花馀数点红”转向远景描写:江水奔流而下,浪花泛白,仿佛要流向遥远的吴地;岸边的花朵大多已凋谢,只剩下零星几点红色。这里用“三吴白”和“数点红”形成色彩对比,既展现江水的壮阔,又暗示初夏时节春花将尽的淡淡惆怅。

尾联“少陵长此对,只是不书空”巧妙化用杜甫(少陵)的典故:如果杜甫能长久面对这样的景色,大概也不会写下那些忧国忧民的诗篇了吧。诗人通过想象杜甫的反应,反衬出眼前景色的宁静美好,同时含蓄表达自己暂时放下烦忧、享受当下的心境。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用寻常的夏日游历,写出了不寻常的生活感悟。雨、风、浪、花这些普通意象,在他笔下变得鲜活有力。特别是结尾的“只是不书空”,既幽默又深刻,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平淡生活的热爱和珍惜。这种在寻常中发现诗意、在简单中体会深情的态度,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