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破败的古寺景象,通过细腻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的开头描写古寺的环境:竹篱笆围着的两扇门对着山敞开,这座不知建于何年的寺庙虽然破败但遗迹尚存。这里用"精蓝"代指佛寺,"迹未灰"说明虽然荒废但建筑还在。
中间四句写寺庙的现状:僧人苦于应付官府征税,晒经台早已荒废无人打理。诗人匆匆吃的一顿饭只有青菜,寺庙各处都长满了青苔。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寺庙的萧条,僧人生活的艰辛。
最后两句是诗人的感慨:夕阳下的古寺勾起他的怀古之情,于是在布满灰尘的墙上题诗留念。这里的"尘壁"既指实际的墙壁,也暗示历史尘埃的厚重。
全诗通过荒寺、青菜、青苔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沧桑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用白描手法让读者自己感受时光流逝、盛衰无常的意境。特别是"僧苦自为征税长"一句,暗示连出家人也逃不过世俗的压榨,更添悲凉。
程敏政
(1445—1499)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