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湖篇(在高邮西亦名甓社中有珠夜现)

湖光倒浸玻瓈冷,湖水瀰漫几千顷。
中有峰头玉井莲,靓理凝妆照秋影。
湖边老翁尘外仙,鹤发萧萧垂满肩。
手扶兰桨暂容与,为我拊髀陈当年。
当年四海无虞日,桴鼓不鸣风浪息。
老蚌衔珠高射天,夜夜寒芒耀奎壁。
奎壁联辉清夜长,美人亭上掬珠光。
春秋一经究终始,重在黜霸先尊王。
江淮风俗近淳古,米谷年丰贱如土。
惊犬何曾吠暮村,多材已觉登天府⑴。
后来明珠归海东,野鸥摇荡月朦胧。
画船尽日载歌舞,满眼娇云花斗红。
娇云满眼观不足,绿柳新蒲戏双玉。
公子新裁描绣衣,馆娃学写连珠曲。
曲谱渐繁愁渐多,夕阳流水竟如何。
一朝万事随转烛,伐鼓鸣钲战舰过。
战舰飞来截湖水,綵帜牙樯半空起。
列郡摧残灰烬馀,生民痛死沟壑里。
老翁既言长叹嗟,侧身摇望日西斜。
杀气凭陵氛翳合,散为愁云东向遮。
我闻老翁如此语,暂尔停舟坐修渚。
圣人有作朝明堂,五日一风十日雨。
古来治乱信有时,天运岂以人力为。
终见明珠出海底,致彼俗尚还熙熙。
翁闻我言不肯住,浪采蘋花入云去。
回看天地两茫茫,欸乃酣歌隔烟树。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高邮珠湖的变迁,通过一位湖边老翁的回忆,展现了盛世与乱世的对比,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向往。

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湖光美景与老翁出场(开头到“为我拊髀陈当年”)
- 开篇用“玻璃冷”“几千顷”等词描绘湖面广阔清澈,湖中莲花亭亭玉立,营造出宁静优美的画面。
- 一位白发老翁划船而来,像世外仙人一样,准备讲述过去的故事。

2. 老翁回忆盛世景象(“当年四海无虞日”到“多材已觉登天府”)
- 过去天下太平,没有战乱,连湖里的老蚌都孕育明珠,夜晚光芒照亮星空。
- 人们崇尚学问(研究《春秋》),民风淳朴,粮食丰收,生活富足,社会安定。

3. 转折:乱世降临(“后来明珠归海东”到“生民痛死沟壑里”)
- 明珠消失象征盛世结束,社会风气变得奢靡,人们沉迷享乐。
- 战乱突然爆发,战舰横行,百姓流离失所,城市化为灰烬。

4. 诗人感慨与老翁离去(“老翁既言长叹嗟”到结尾)
- 老翁说完叹息不已,诗人也停下船来思考。
- 诗人认为治乱循环是天意,但相信终会重现太平盛世,明珠(象征美好生活)会再次出现。
- 老翁听完没有回应,采着蘋花消失在云雾中,留下诗人独自感慨世事茫茫。

诗歌的魅力在于:
- 对比强烈: 通过盛世与乱世的对比,突出和平的珍贵。
- 象征手法: “明珠”象征美好生活,“老蚌衔珠”象征盛世祥瑞,“明珠归海东”象征盛世结束。
- 语言生动: 用“娇云花斗红”写奢靡,用“战舰飞来”写战乱,画面感强。
- 情感真挚: 老翁的叹息、诗人的感慨,都流露出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太平的渴望。

总结: 这首诗借老翁之口,讲述了一个地方由盛转衰再期盼复兴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虽然世事无常,但诗人始终抱有希望,相信光明终会到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