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鱼鸟各得其所、和谐共处的自然画面,同时暗含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前四句用鱼和鸟做对比:鱼在浑浊的水里游动,鸟在高高的树枝上安家。虽然它们生活的地方完全不同,但远远地也能互相看见对方。这里用两种动物的不同生存环境,暗示了世间万物各有各的活法,但彼此之间并非完全隔绝。
后四句转入更生动的场景描写:新月升起时,树枝连成一片,鸟儿的影子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诗人特别点出"鱼乐我自知",表示自己能体会到鱼儿顺流而下、轻快划破水波的快乐。这里表面写鱼,实际是诗人把自己代入鱼的角色,表达了对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鱼鸟相望、月影波光的画面,传递出一种万物和谐共处的意境。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观察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感受,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最打动人的是最后两句,把鱼的自由游动与人的心灵感悟巧妙结合,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轻盈愉悦的心境。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