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坚山阮生谈西岩险绝予未尝到

闻尔西岩上,经行此路艰。风高吹独立,云细袅难攀。

目送千峰尽,身随一鸟还。更传僧八十,终日闭松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听闻朋友讲述西岩的险峻风光后,内心产生的向往和感慨。全诗语言平实却意境深远,我们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

第一层写"听说"的险境(前四句)
诗人用朋友的口吻描述西岩之路的艰难:狂风呼啸得让人站不稳,云雾细得像轻纱般缠绕山间,连攀爬都困难。这里用"风高""云细"的对比,既写出山势陡峭,又暗含对自然奇观的惊叹。

第二层写"想象"的壮游(五六句)
诗人通过想象勾勒出一幅动态画面:站在山顶目送群峰向远方延伸,身体仿佛随着飞鸟一同归来。这种虚实结合的写法,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高山之巅的开阔视野和自由心境。

第三层写"感悟"的境界(末两句)
提到一位八十岁老僧终日闭关于松林,看似闲笔实则点睛。既暗示西岩是适合修行的清净之地,又通过僧人的超然姿态,传递出诗人对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精神向往。

全诗妙在"未到而神游":诗人虽未亲临,却通过听闻、想象、感悟三层递进,把一座险峰写得既真实可感又充满禅意。最后老僧的形象,更是给险峻的自然景观赋予了宁静深邃的人文气息,引发读者对山水与人生关系的思考。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