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庙

古庙崩榱在,墙间杂树荒。
依稀设馀像,寂寞閟祠堂。
旧日牲豭地,今晨狐兔乡。
英灵如未灭,何以度凄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的古庙景象,通过今昔对比传递出深深的凄凉感。

前四句写庙宇现状:庙顶的椽子已经坍塌,墙上杂草丛生,祠堂里残存着模糊不清的神像,整个空间弥漫着死寂。诗人用"崩榱""杂树荒""寂寞"等词,生动刻画出破败荒芜的画面。

后四句形成强烈对比:过去供奉祭品的神圣场所,如今成了狐狸野兔的巢穴。最后两句是点睛之笔——诗人对着破庙发出灵魂拷问:如果神明真的有灵,该如何忍受这般凄凉?这既是对神灵的质问,也暗含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全诗用白描手法,通过具体物象(坍塌的屋顶、杂草、神像、动物)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时间的力量和盛衰的无常。最后两句的突然发问,让整首诗从单纯的景物描写升华成对永恒与变迁的思考,读来令人唏嘘。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