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 其二十
霜皮围四十,水击黑三千。……山河归整顿,天地入陶甄。
……但存忠贯日,未问写凌烟。……远吸金茎露,高攀玉井莲。
……风度优囊笏,恩光绕赐鞭。……李唐光夹日,炎汉赫中天。
……共承天柱折,独斡斗杓旋。……怀古歌鸿雁,伤今拜杜鹃。
……王气周旋内,胡尘笑语边。……浮云开斥堠,飞鸟避戈鋋。
……蜀道开天险,雄誇亿万年。停空蟠瑞气,盖代出真贤。
……国多艰难尽,公归早晚遄。愿为元结颂,磨石待高镌。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豪迈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家国兴衰与英雄担当的壮阔画卷。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一、山河气魄与历史厚重感
开篇用"霜皮围四十"(树龄)和"水击黑三千"(巨浪)的夸张数字,瞬间营造出苍劲磅礴的意境。后续"天柱折""斗杓旋"等神话意象,将国家命运比作撑天柱倒塌、北斗倾斜,凸显局势危急。而"蜀道天险""亿万年"的时空拉伸,赋予全诗史诗般的厚重感。
二、英雄形象的立体塑造
诗人用多重比喻勾勒英雄形象:如"金茎露"(汉武帝求仙的铜柱)喻其高洁,"玉井莲"(华山仙莲)状其超凡。最精彩的是"忠贯日"的描写——忠诚炽烈到能穿透太阳,比简单说"精忠报国"更有视觉冲击力。结尾"磨石待高镌"的元结颂典故,暗示英雄功绩值得铭刻金石。
三、现实关怀的巧妙表达
通过"拜杜鹃"(亡国之痛)、"胡尘边"(外族入侵)等意象,将怀古与伤今自然结合。"浮云斥堠""飞鸟避戈"的战场描写,用云鸟的慌乱反衬战事惨烈。最后"艰难尽""公归遄"的期盼,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复兴紧密相连,情感升华得深沉有力。
全诗就像用文字铸造的青铜鼎:既有"黑三千"的粗粝质感,又有"玉井莲"的精细纹饰,更承载着"整顿山河"的精神重量。这种将自然奇观、历史风云、个人抱负熔于一炉的写法,正是古典诗词最震撼人心的魅力所在。
吴沆
(1116—1172)抚州崇仁人,字德远,号无莫居士。博学通经史。高宗绍兴十六年与弟吴澥各献所著书于朝,以误抵庙讳罢归。隐居环溪,人称环溪先生。及卒,门人私谥文通先生。有《通言》、《易璇玑》、《环溪集》、《环溪诗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