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辞官归隐的文人雅士在书斋中的悠闲生活,充满了恬淡自适的意境。
诗人开篇就点明主人公辞官的原因——为了奉养父母。这位官员在集贤院(相当于国家图书馆)任职时享有清廉的美名。现在他过着悠闲的生活,白天在藏书丰富的书斋里自由阅读,傍晚还能陪着母亲("板舆"指代母亲乘坐的车)谈笑。
诗中用"鹤氅"(羽毛大衣)这个细节展现主人公的洒脱——上朝穿的官服随意脱下,换上了舒适的家居服。书房墙上挂着山水画,暗示主人公向往山林野趣的生活。偶尔有僧人独自来访,两人便能畅谈山水自然的乐趣。
全诗通过日常生活的几个片段,塑造了一位淡泊名利、注重亲情、热爱自然的文人形象。没有华丽辞藻,却用"脱官服""陪母亲""看山水""聊自然"这些生活化场景,传递出中国人"孝亲""慕隐"的传统价值观,展现了古代文人在仕与隐之间找到平衡的生活智慧。
释宇昭
释宇昭,江东人,九僧之一(《清波杂志》卷一一)。今录诗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