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郭季勇同年归衡山

天壤郭有道,文献今在兹。
啄啄家鸡群,见子野鹤姿。
尘笼万里心,择食中夜饥。
拙宦避捷径,瘴风吹鬓丝。
平生杏园友,把酒天南陲。
何敢吏朱浮,但喜见紫芝。
问君今何适,旧圃馀荒畦。
提携汉阴瓮,岁晚俱忘机。
勿开衡山云,恐惊隐沦栖。
定肯从君游,岁晚攀桂枝。
我亦理吴榜,春湘绿蘋齐。
风蒲为谁落,之子同襟期。
丁宁祝融峰,将迎两枯藜。
一望五千里,共洗蛮烟悲。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送别好友郭季勇归隐衡山的作品,全诗充满了对友人高洁品格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开头四句用对比手法,将郭季勇比作鹤立鸡群,突出他超然物外的风骨。"尘笼"四句则描写官场如同牢笼,让人身心疲惫,暗示友人选择归隐的明智。

中间部分通过回忆杏园饮酒的往事,表达对纯真友情的珍视。"提携汉阴瓮"等句用陶渊明典故,展现返璞归真的生活理想。诗人反复使用"岁晚"这个时间意象,既指人生暮年,也暗含急流勇退的智慧。

最后六句最为动人,诗人想象与友人同游衡山的情景:祝融峰上两位拄着藜杖的老者,遥望五千里山河,洗尽尘世烦忧。这个画面既是对友人的祝福,也流露出自己渴望归隐的心声。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通过衡山云、汉阴瓮等意象,将隐逸情怀表达得既含蓄又动人。诗中既有对官场生活的厌倦,更有对山水田园的向往,展现了宋代文人典型的精神追求。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