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登高望远的生动画面,充满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前两句写诗人与友人一起登上高楼,看着楼中的计时器(玉漏)和楼下的波光(金波),心中涌起无限思绪。"意若何"三个字巧妙引出全诗的情感基调——不是单纯的赏景,而是带着思考登高。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眼前美景:云霞透过稀疏的窗格洒进来,远处苍翠的树林尽收眼底。新建筑的屋檐上飘着袅袅炊烟,古老的钟声回荡在山河之间。这里"新栋宇"与"旧山河"的对比特别精彩,既写实景,又暗含新老交替的深意。
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诗人倚着栏杆,心中涌起对民间疾苦的无限关切。他这次登高不是寻常的酒会游乐,而是带着深沉的社会责任感。一个"问"字道出了知识分子的担当,让整首诗的境界顿时升华。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把常见的登高题材写出了新意,从个人感怀上升到心系苍生的高度。那些云霞、钟声、炊烟等平常景物,在诗人笔下都承载着对时间、历史和社会现实的思考,读来既美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