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题写的三首留别诗中的最后一首。让我们来逐句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的意思和魅力。
1. 东西南北无住身:这句意思是说,生活漂泊不定,无论在哪都有可能成为过客。这是诗人对自己漂泊不定生活的感慨。
2. 羯末封胡四男子:这里用了一个历史典故。羯末(指羯族人)和封胡(指鲜卑族人)是古代北方的两个游牧民族,而这四男子象征着诗人的四个儿子。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子女的牵挂和希望他们有所成就的愿望。
3. 雕锼不遣治章句,烂漫先令饱文字:这里的“雕锼”指的是精雕细琢文字,而成诗人的意思是没有花太多时间在繁琐的读书和文字功底上,而是让孩子们广泛阅读,自由地吸收知识。
4. 疏慵嗟我厉之人,生子夜中惟恐似:这里表示诗人生性懒散,对自己疏懒的性格感到无奈。担心自己懒散的性格会遗传给孩子们,希望他们能成为勤奋的人。
5. 传家粗足不愿余,同驾柴车还我里:意思是家里的财富和地位已经足够,不需要追求更多的东西。希望和家人开着简陋的马车一起回到家乡,过简单而幸福的生活。
综上所述,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漂泊生活的感慨,对于子女的期望,以及希望家人能过上简单而幸福的生活的思想。整首诗充满了温情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家庭生活的向往。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