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院文殊院(四首选一)
雄风破空来,驱云蹋天走。
惊涛悸心目,奔石落肩肘。
群峰易其次,倏忽分见否。
见如舟出峡,一闪复无有。
掉头偶不虞,云气咽满口。
老松与风战,如人竟张手。
百撑不一折,颇恃鳞甲厚。
山灵顾怜之,鏖斗不使久。
吾徒饭未毕,旭日已窥牖。
惊涛悸心目,奔石落肩肘。
群峰易其次,倏忽分见否。
见如舟出峡,一闪复无有。
掉头偶不虞,云气咽满口。
老松与风战,如人竟张手。
百撑不一折,颇恃鳞甲厚。
山灵顾怜之,鏖斗不使久。
吾徒饭未毕,旭日已窥牖。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山中狂风来袭时的震撼场景,充满动感和力量感。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把风写得像有生命的猛兽:它撕破天空、赶着云跑,吹得石头乱滚,连山峰都像在移动,一会儿出现一会儿消失,像小船冲出峡谷般一闪而过。人一转头就可能被灌满嘴的云气,画面既惊险又滑稽。
松树与风的搏斗最精彩——老松像张开手臂的人一样迎战狂风,靠着树皮像铠甲般坚硬,百次冲击也不折断。诗人还调皮地想象是山神心疼老树,才让这场战斗很快结束。最后笔锋一转,从激烈的自然场景回到日常生活:饭还没吃完,阳光已经照进窗户,强烈的对比让人感受到山中天气变化之快。
全诗像部快节奏的冒险电影:用"破空""惊涛""奔石"等词制造紧张感,把静止的群山写成移动的舰队,连吃饭时阳光偷看窗户的细节都充满戏剧性。最妙的是赋予自然物人性,让读者不仅能"看到"狂风,还能"尝到"云气,甚至感受到老松树咬牙抵抗的倔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