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白居易在冬天送别朋友王十五回京城时的场景和心情。
前四句描绘了冬天的景色:腊月过后,湓江水面结冰了;夜晚乌云遮住了庐山;细雪像米粒一样飘落,芦苇丛中发出沙沙的声响。这些描写既真实又生动,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个寒冷萧瑟的送别场景。
后四句转入抒情:诗人说自己在这里住了两年,今天喝酒送朋友回京。两人互相看着对方渐渐老去,觉得不如喝醉一场。最后两句特别有哲理:人生中的相聚分离、困顿显达,到头来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画面感极强,前四句就像一幅水墨画,把冬日的萧瑟完全展现出来 2. 情感真挚,朋友间的惜别之情很打动人 3. 最后两句道出了深刻的人生感悟,让人读后深思 4. 语言平实自然,没有刻意雕琢,却意味深长
诗人通过送别这件小事,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际遇的豁达态度,这种从小事中见大智慧的手法,正是白居易诗歌的特点。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