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游览柏谷山寺的闲适与禅意,用自然景物和僧人形象传递出超脱尘世的心境。
前两句写清晨入山的感受:远处传来寺庙的诵经声(清梵),朝阳为青翠山色(翠微)披上光芒。诗人拄着藜杖行走,长满青苔的石阶有些湿滑,途中还看到肥硕的紫参——这些细节让山行变得真实可感。
中间四句用比喻活化山景:松树像低垂的云伞,带露的野花打湿衣襟。这里"偃"字形容松枝慵懒的姿态,"分"字写出花丛密集到要拨开前行的画面感,都是精妙的用字。
结尾点出与僧人的相遇:一位能讲古的僧人,让诗人忘却了世俗计较(忘机)。"去住"二字既指行止去留,也暗喻放下执念。全诗通过清新的山寺晨景,最终落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获得的内心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