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祖龙学赴陕府酌饮赠别次欧阳永叔韵
西掖门外驻征轩,修书院中倾别酒。
诸公磊落公具来,顾我衰迟亦何有。
祖侯銜使才北归,亟请甘棠复西走。
函关候吏齐引领,翰林主人惜分手。
高谈抵掌华屋头,赋咏题诗乐难朽。
飞觞举白至无算,击楫誓清不殓九。
着鞭壮士空后时,隐几先生仍丧偶。
定国能饮动论石,山公雅望潜增斗。
纷纷醉袂影就判,怊怅高阳一狂叟。
诸公磊落公具来,顾我衰迟亦何有。
祖侯銜使才北归,亟请甘棠复西走。
函关候吏齐引领,翰林主人惜分手。
高谈抵掌华屋头,赋咏题诗乐难朽。
飞觞举白至无算,击楫誓清不殓九。
着鞭壮士空后时,隐几先生仍丧偶。
定国能饮动论石,山公雅望潜增斗。
纷纷醉袂影就判,怊怅高阳一狂叟。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充满豪情又略带伤感的离别酒宴,展现了宋代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1. 送别场景(开头到"翰林主人惜分手"):
诗人用"西掖门外驻征轩"等句子,生动描绘了在官府门外停车设宴、书院中畅饮送别的场景。大家都是有才干的官员("诸公磊落"),而诗人谦虚地说自己年纪大了没什么作为。被送行的祖龙学刚完成北方使命回来,又要立刻西行赴任,守关的官员都伸长脖子等着他,翰林院的朋友们却舍不得分开。
2. 宴会盛况("高谈抵掌"到"山公雅望潜增斗"):
这部分写得特别热闹,大家在高堂上拍着手高谈阔论,题诗作赋希望流传后世。喝酒喝到数不清多少杯("飞觞举白至无算"),像东晋祖逖一样击楫发誓要收复失地。但随即笔锋一转,说壮士已经错过时机,学者也失去了知己。用汉代能喝酒的于定国和晋代有威望的山涛来比喻在场的人,暗示大家都有抱负却难以施展。
3. 尾声感慨(最后两句):
看着醉倒的众人衣袖凌乱("纷纷醉袂"),诗人惆怅地自称是"高阳狂叟",借用楚国狂士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虽然狂放不羁却难掩失落的复杂心情。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
- 用热闹的酒宴反衬内心的不甘,看似豪放的聚会藏着文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 大量使用历史典故但都用得很自然,比如"击楫誓清"暗含收复河山的抱负
- 最后自称"狂叟"的落寞,让前面所有豪言壮语都蒙上了一层无奈
这种在欢宴中写忧郁、在离别中见豪情的写法,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精神世界:既有报国理想,又不得不面对现实局限;既珍视朋友情谊,又不得不面对聚散无常。
江休复
(1005—1060)宋开封陈留人,字邻几。登进士第。为蓝山尉,改大理寺丞,迁殿中丞。召试,擢集贤校理,判刑部。与苏舜钦游,坐预进奏院祠神会落职,监蔡州商税。后复故官,累进至刑部郎中。强学博览,为文淳雅,尤善于诗。喜琴、弈,工隶书。有《嘉祐杂志》、《唐宜鉴》、《春秋世论》及文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