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拭却韦编尘,衣冠对古人。
著来皆肺腑,道破益精神。
把斧樵珠玉,恢纲网凤麟。
拟将半尺帚,匝地扫荆蓁。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静心读书的场景,展现了书籍对心灵的滋养作用。

首联“拭却韦编尘,衣冠对古人”写的是拂去书上的灰尘,整理衣冠,像面对古人一样恭敬地读书。古人认为读书是与先贤对话,需要心怀敬意。

颔联“著来皆肺腑,道破益精神”意思是书中的内容都是作者发自内心的真知灼见,读懂它们能让人精神振奋、思想通透。

颈联“把斧樵珠玉,恢纲网凤麟”用比喻手法,说读书就像拿着斧头去深山采掘珍宝(珠玉),又像张开大网捕捉凤凰和麒麟(比喻珍贵的思想)。这两句强调读书能让人获取珍贵知识和智慧。

尾联“拟将半尺帚,匝地扫荆蓁”意思是希望用手中这把短小的扫帚(比喻书籍或读书的力量),扫清世间的杂草荆棘(比喻愚昧或阻碍进步的事物)。表达了读书不仅能提升自己,还能影响社会、改变世界。

全诗语言简练,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读书的乐趣和价值,鼓励人们通过阅读汲取智慧、净化心灵,并推动社会进步。

袁宏道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汉族,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人。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