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上场 其四

燕子来,未下秧,燕子去,稻上场。
上场打谷鸡争食,砻去糠粞米脂白。
糠柴载船向市卖,米价待高来远客。
富儿惯放子母钱,粜米拔本须今年。
年货腌腊不须卖,天寒先制羊裘穿。
馀粮囤作明年计,柴堆稻堆相掩蔽。
一家妇子话农桑,寒雀飞来噪檐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农家丰收图,通过燕子来去的自然现象串联起春种秋收的完整农事周期。前四句用燕子作为时间坐标,形象点出插秧和稻谷成熟的季节特征,展现农民对自然规律的敏锐观察。

中间部分详细刻画了丰收后的忙碌场景:打谷时鸡群争食的生动细节、用砻磨出雪白大米的加工过程、把糠壳运到集市售卖的精打细算,以及农民们囤粮待价而沽的生存智慧。其中"米价待高来远客"一句,透露出农民对市场规律的朴素理解。

后八句转向农家生活场景:富户通过放贷获利,普通农户则要计算本年收成是否够本;年货腌腊不必急着出售,天冷先添置羊裘的实用主义;粮食囤积和柴草堆积形成的安全屏障,最后以妇人孩子讨论农事、寒雀屋檐鸣叫的温馨画面收尾,展现了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中蕴含的生存智慧和家庭温情。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纪录片,用白描手法记录了传统农业社会的完整生产链和生活图景,没有华丽辞藻,却在稻谷的清香、砻磨的声响、讨价还价的市声中,让读者感受到最本真的农耕文明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