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峰

毓秀分明五指连,孤高雄峙斗牛前。
词臣视草金闺晓,学士封题紫阁年。
述作千秋藏石室,峥嵘常日带绯烟。
非关梦彩方能赋,赓和长依尺五天。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文笔峰"的高山,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典故展现了它的雄伟与文化底蕴。

开头用"五指连"形容山峰像张开的手掌,既突出形状又暗含文人的才情。"孤高雄峙"直接写出山峰的挺拔气势,像要触及星辰。中间四句巧妙地将山峰比作文人:它像皇宫里起草诏书的翰林(词臣),又像在紫禁城题字的大臣(学士),山中的岩石仿佛藏着传世文章(石室藏书),云雾缭绕如同官员的红色官服(绯烟)。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这座山不需要像江淹那样靠"梦彩笔"才能写文章(典故),因为它本身就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唱和诗篇(赓和),永远亲近着皇家文脉(尺五天指皇宫)。

全诗把自然景观与文化意象完美融合,既展现了高山的气势,又赋予它深厚的文化内涵,让读者感受到这不是普通的山,而是一座承载着千年文脉的"文化地标"。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