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里怀旧与孤独交织的画面,读来有种淡淡的忧伤感。
前两句"旧宅乌衣巷,凉秋白苧歌"就像一张老照片:曾经繁华的乌衣巷老宅,如今在凉意渐浓的秋天,只剩下白苧歌(一种民间歌谣)在风中飘荡。这里用"旧宅"和"凉秋"两个意象,一下子就把人带入了怀旧的氛围。
中间四句是诗人眼中的秋景:湖山虽美,但归途遥远;风雨交加时,只能闭门不出。幽深的山谷里藏着松树和桂树,深潭上漂着凋零的荷花。这些景物描写看似平常,实则暗含深意——"闭门多"暗示孤独,"松桂"象征高洁,"漂芰荷"则暗示美好事物的凋零。
最后两句"美人日迟暮,芳草奈愁何"是点睛之笔:美人日渐老去,就像秋日的芳草,再多的愁绪又能怎样呢?这里用"美人迟暮"来比喻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让整首诗的忧伤情绪达到高潮。
整首诗就像一首秋日小调,用旧宅、秋风、闭门、深潭等意象,层层递进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欲说还休的惆怅——不说多么痛苦,但那种淡淡的忧伤反而更让人共鸣。就像我们秋天看到落叶时,心里会涌起的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愁绪一样。
朱彝尊
朱彝尊(1629~1709),清代诗人、词人、学者、藏书家。字锡鬯,号竹垞,又号驱芳,晚号小长芦钓鱼师,又号金风亭长。汉族,秀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科,除检讨。二十二年(1683)入直南书房。曾参加纂修《明史》。博通经史,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作词风格清丽,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与陈维崧并称朱陈。精于金石文史,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