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云裳大令奉调赴省
司业归河中,昌黎叙斯传。
泉明去柴桑,亦仰二疏贤。
安静实循良,廉退景古先。
所以振奇人,饮马亦投钱。
处贵在能贫,无求泽乃延。
王侯昔下车,军符如火煎。
赈灾劳借箸,惩贪戒告缗。
以此宽大政,疲氓稍息肩。
一朝解尘缨,厌作出山泉。
岂徒宦情淡,耻与俗吏缘。
诗卷如牛腰,讼庭有鱼悬。
天末来清风,请续归兮篇。
泉明去柴桑,亦仰二疏贤。
安静实循良,廉退景古先。
所以振奇人,饮马亦投钱。
处贵在能贫,无求泽乃延。
王侯昔下车,军符如火煎。
赈灾劳借箸,惩贪戒告缗。
以此宽大政,疲氓稍息肩。
一朝解尘缨,厌作出山泉。
岂徒宦情淡,耻与俗吏缘。
诗卷如牛腰,讼庭有鱼悬。
天末来清风,请续归兮篇。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王云裳的官员调职赴省时,朋友为他写的送别诗。全诗通过对比古代贤臣和赞美王云裳的为官之道,表达了对他的敬佩和祝福。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开头用古代贤臣做对比(像司业、昌黎、陶渊明这些历史名人),说他们都有共同特点:为官清廉、不贪图富贵。这是为了引出王云裳也是这样的人。
2. 中间具体写王云裳的政绩:他刚到任时军务紧急如"火煎",但他处理灾荒时用心筹划("借箸"指吃饭时都在想对策),惩治贪污但不用严刑峻法。这样宽厚的治理让老百姓能喘口气。
3. 最后赞美他的品格:王云裳不爱当官("厌作出山泉"),更看重读书写诗("诗卷如牛腰"指诗作很多),办案公正("讼庭有鱼悬"用典故表示明察秋毫)。现在他要离开了,就像清风吹来一样令人舒畅,作者希望他继续保持这样的品格。
诗中亮点:
- 用"军符如火煎"形象表现公务紧急
- "饮马投钱"用典故说连马喝水都付钱,形容极度清廉
- "诗卷如牛腰"夸张地说他写的诗卷起来有牛腰粗
- 最后用"清风"比喻他给人带来的清爽感受
全诗核心是赞美一位不爱权势、关心百姓、爱好诗文的好官,同时暗含对当时官场风气的不满。语言上善用历史典故和生动比喻,既有对朋友的真诚赞美,也寄托了作者对理想官员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