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亭运使所藏李龙眠五百应真图卷矛既为书淮海图记而缀以诗

髯秦记记法能笔,心游马事二十七。
龙眠却马从秀师,一扫人物五百奇。
以画三昧作佛事,龙虎狸豹兕象狮。
蛮奴鬼使侍童女,献花输赆缘须弥。
胥来绕一青莲座,白毫相光初放时。
梵天重阁紫金色,万象摄入圆摩尼。
疏眉䫜面若晓日,欠伸趺坐行以嬉。
庄严变幻各一义,问答赞叹谁知之。
瀰茫香云鬘云起,倏忽半月满月为。
却于水影出墨彩,瓶拂之閒天接海。
空音空色烟浪中,万岫千峦状旋改。
即离吞吐彼我观然否,五千五百诺俱那徒在。
石桥挂锡传天台,曹勋记可雁宕该。
玉局遗文荐诚院,空山水流花又开。
此图不知奚取材,展之飒飒虚吹来。
秋毫神妙笔笔铁丝似,一气纠结缥缈非楼台。
群木群石势欲动,飞者走者生喜生悲哀。
千镫一光彼即此,无文字处皆偈子。
多事我为写秦记,以马喻马指喻指。
嗟马与指我岂知,吮墨新阳上窗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名为《五百应真图》的佛教画卷,用充满想象力的语言展现了画作的精妙之处。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画面内容 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述画中场景:五百位罗汉姿态各异,有的打坐、有的伸懒腰、有的嬉戏,周围环绕着狮象猛兽、献花的童子,背景是金光闪闪的佛阁和须弥山。特别提到画家通过水墨渲染,让海浪、云雾、山峦仿佛在纸上流动变化。

2. 艺术手法 诗中强调这幅画的"神妙"之处:画笔细如秋毫却坚韧如铁丝,一笔一画都充满生命力。树木岩石仿佛要动起来,飞禽走兽的表情或喜或悲,整个画面既真实又虚幻,像梦境一般缥缈。

3. 佛教哲理 诗人通过"以马喻马"的典故,表达艺术与佛法的相通性。画中千盏佛灯共放光明,象征万物一体;没有文字的地方都暗含禅意,说明真正的智慧超越语言。

4. 创作感悟 结尾处诗人自嘲"多事",承认自己像用手指月、借马说马一样,难以完全参透画中深意。最后以清晨阳光照在窗纸上作结,暗示艺术欣赏如同晨光初现,给人朦胧而新鲜的感悟。

全诗最精彩的是将静态画作写得活灵活现,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画中云雾流动、罗汉生动的场景。诗人用"飞者走者生喜生悲哀"这样通俗的句子,把宗教艺术转化为普通人能感受的生命律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