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子登岘山

汉江为带楚山维,多少兴亡此地知。
万里边风寒故垒,千年陇月老残碑。
尘迷柏土龙根幻,水绕檀溪马骨悲。
举世岂无羊叔子,草莱犹未起男儿。

现代解析

《丙子登岘山》这首诗描述了岘山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诗人通过这些景象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汉江为带楚山维”描绘了岘山周围汉江环绕,楚山依傍的景象,如同自然的护弦一样,让这一带风景更加生动。

“多少兴亡此地知”则点出了岘山的历史意义,这个地方见证了无数兴衰与变迁,似乎历史的痕迹就刻在这儿的每一寸土地上。

“万里边风寒故垒,千年陇月老残碑”进一步描述了岘山的沧桑。诗人看到远方的边防堡垒早已破败,寒风中显得格外凄凉。旁边千年不灭的月亮照着古老的残碑,一切都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

“尘迷柏土龙根幻,水绕檀溪马骨悲”这两句描绘了岘山的另一番景象。柏树下的土地上布满了尘土,仿佛龙根已经消失不见,只有水环绕着檀溪,马骨的影子在水中显得格外哀伤。

最后两句“举世岂无羊叔子,草莱犹未起男儿”则表达了诗人的感慨。羊叔子是晋朝的大臣,以忠诚和智慧著称。诗人问世间是否还有像羊叔子那样的贤人,但可惜如今还没有能继承先贤之志的人出现。

整首诗通过岘山的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历史兴衰、人物传奇的感慨,以及对当今社会缺少贤者的忧虑。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