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申申镇被寇即事

义勇前朝纪,忠贞圣代需。
不惊烽燧迩,自有鬼神扶。
邑令传钧谕,绅耆募壮夫(邑令谕各保按户出丁)。
各图营组练,四野萃车徒⑴。
矛戟同心演,糇粮勉力图⑵。
成师宜决胜,转战拟前驱⑶。
岂料龙城陷,还令马队趋。
进援斯已矣,返旆盍归乎。
庚夏鸱张甚,申乡豕突俱。
寇来偏攘攘,兵集正于于。
励我熊罴旅,歼兹鬼魅躯。
誓师同奋发,击贼共欢呼。
甫看蛇成阵,旋忧虎负隅。
雌雄争未已,众寡势悬殊(贼分三路来攻)。
遂使前仍却,因之胜转输。
精军先覆殁,全队尽趑趄。
弃甲诚堪恨,焚旗亦可吁。
雄空挥剑戟,惨直剥床肤⑷。
逐北扬长策,追逃走健奴。
编氓频被掠,硕彦半遭屠⑸。
劫夺齐贫富,侵渔伺有无。
箧中收卞玉,簟内攫随珠。
不惜超群士,谁怜绝世姝。
芟夷犹草芥,践蹋等泥涂。
伉俪应难庇,田园孰得娱。
藏身依菽麦,匿影倩菇蒲。
当局心原怖,旁观目欲瞿。
蓉江随失陷,草野悉沦铺⑹。
枭獍偏顽梗,豺狼尽蠢愚。
贡苛田万顷,宴侈酒千壶⑺。
士废诗书业,农荒稻蟹区。
红颜填涧壑,白首叹桑榆。
只是施威胁,何曾泯诈虞。
轻佻工劫夺,戏侮肆揶揄。
攻昧时毋失,成谋策勿迂。
殊恩忆廊庙,劲旅盼京都。
鹅鹳军将集,貔貅勇不诬。
羽毛陈若日,旂旐望如荼。
乱世怀平世,今吾感故吾。
圣神蒙樾荫,趸毒敢长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古代战争中的惨烈场景和百姓苦难,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战前准备
开头讲官府号召百姓参军("按户出丁"),大家积极训练、准备粮草,士气高涨想要保家卫国。"矛戟同心演"说明士兵们认真操练,"拟前驱"表现出一往无前的决心。

2. 战争爆发
突然敌军像疯狗野猪般袭来("鸱张甚""豕突俱"的比喻很生动),双方展开激战。诗中用"蛇成阵""虎负隅"形容敌军狡猾顽固,虽然我军奋勇杀敌("共欢呼"),但终因寡不敌众而惨败。

3. 战败惨状
败仗后场景触目惊心:士兵尸体堆积("惨直剥床肤"这个比喻说尸体像被剥下的树皮)、百姓被劫掠屠杀("硕彦半遭屠"指读书人也难逃毒手)、妇女遭凌辱("红颜填涧壑")、财物被抢光(连珠宝玉器都被搜刮)。

4. 战后反思
最后诗人痛斥敌人像豺狼般凶残("枭獍""豺狼"的比喻),同时期盼朝廷能派援军("劲旅盼京都"),用"鹅鹳""貔貅"这些神兽比喻期待中的精锐部队。结尾"乱世怀平世"道出对和平的渴望。

这首诗的动人之处在于:
- 真实记录了战争全过程,像一部文字纪录片
- 比喻生动(把敌军比作疯狗、野猪、毒虫)
- 既有大场面描写,又有"红颜填涧壑"这样的细节特写
- 最后透露出在绝望中仍怀抱希望的复杂情感

普通人读它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不分贵贱,和平的珍贵超越时代。诗人用老百姓都懂的语言(如"超群士""绝世姝"),让即使不懂文言文的人也能体会到那份悲愤与期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