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雀

楚雀乘春翐翐飞,蒜头椒目禀生微。
风前莫学惊鸥散,堂上人无海客机。

现代解析

这首《噪雀》用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传递了关于处世态度的深刻思考。

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春日麻雀飞舞的活泼景象:楚地的麻雀趁着春光扑棱棱地飞,它们长着蒜头般的圆脑袋和花椒籽似的小眼睛,天生就带着机灵劲儿。这里用"蒜头椒目"形容麻雀憨态可掬的外形,充满生活趣味。

后两句笔锋一转,借麻雀带出人生哲理:别看这些小鸟在风中飞得欢,可别学海鸥那样一惊一乍地乱飞——因为堂上的贵人(指有权势者)可不像海上渔夫那样会随意投食。诗人用"惊鸥散"比喻浮躁盲从的行为,用"海客机"暗指投机取巧的生存方式,委婉劝诫人们要保持独立清醒。

全诗妙在将寻常鸟雀写得活灵活现,却不着痕迹地植入深刻寓意。通过对比麻雀的活泼与海鸥的慌张,提醒我们在复杂环境中既要保持生机,又要避免随波逐流,体现了中国传统智慧中"外圆内方"的处世哲学。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