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自山

春晚伤为客,月明思见君。
我方慕苏武,谁复从田文。
龙背夹红日,雁声连白云。
琵琶汉宫曲,马上不堪闻。

现代解析

这首诗《和自山》表达了作者在异乡为客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同时借古喻今,展现了自己的志向和无奈。

首联“春晚伤为客,月明思见君”直接点明主题:春天将尽时,作者因漂泊他乡而伤感;明月当空时,更思念远方的朋友。这两句用“春晚”和“月明”两个典型意象,烘托出游子的孤寂。

颔联“我方慕苏武,谁复从田文”用了两个历史典故。苏武是汉代忠臣,宁死不屈;田文(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养士闻名。作者说自己仰慕苏武的气节,但现实中却找不到像田文门下那样志同道合的人。这里透露出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以及对知音难觅的失落。

颈联“龙背夹红日,雁声连白云”是写景名句。用“龙背”形容山脊的雄伟,夕阳染红天际;大雁飞过,鸣叫声与白云相连。这两句画面壮阔,但“雁声”又暗含离群孤雁的意象,与漂泊主题呼应。

尾联“琵琶汉宫曲,马上不堪闻”化用王昭君出塞的典故。汉代琵琶曲多表达离愁,作者说自己在马背上听到这类曲子时难以承受,进一步强化了羁旅之痛。这里的“汉宫曲”也暗含对朝廷的复杂情感。

全诗以思友起笔,穿插历史典故和壮丽景色,最终落回羁旅愁绪。语言凝练,用典自然,既有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又有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思考。诗中“龙背夹红日”等句画面感极强,而“慕苏武”“从田文”的对比则展现了知识分子在理想与现实间的矛盾心理。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