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冬天突然下雪的喜悦心情,用非常生活化的语言描绘了雪景,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期盼。
前两句写意外之喜:诗人一直担心冬天不下雪(这对庄稼生长不利),没想到今天天空突然飘雪。"忽"字特别传神,写出惊喜感。
中间四句像用手机拍雪景视频:先听到细碎的落雪声(蔌蔌是拟声词),远看天地间白茫茫一片。雪中夹着雨点,被风吹得斜斜飘落。这些描写特别有现场感,就像我们平时看雪时注意到的细节。
最后两句点明主题:好雪意味着来年丰收("丰登"),能减少农事烦恼,直接帮助农民("三农")。这里没有用大道理,就是直白地说出老百姓最实在的期盼。
全诗就像邻居聊天般亲切:先说担心不下雪,接着高兴地下雪了,然后描述雪怎么下,最后说这雪下得好啊!用的都是"今朝""多事""欢喜"这些口语词,但组合起来特别有画面感,把普通人见雪开心的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