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秋交替时的自然变化和文人雅趣,语言清新流畅。
首句"伏雨炎风正夏阑"用"伏雨"(连绵的雨)和"炎风"(热风)点出夏末的闷热潮湿,但"正夏阑"三字暗示夏天即将结束。第二句"白云新令纪秋官"通过"白云"和"秋官"的意象,宣告秋天即将来临,就像一位新上任的官员开始履行职责。
后两句展现了文人的生活情趣。"三寸弘农管"指的是毛笔(弘农是毛笔产地),"储胥"和"露寒"都是古代宫殿名,这里代指优美的诗文。诗人说:正好拿起毛笔,继续创作更多优美的诗篇。整首诗把季节变换的细微感受与文人雅致的生活完美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彭孙遹
彭孙遹(yù)(1631—1700)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延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