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晴坐流止亭俯视山下眠云有作

非烟非雾晓濛濛,万象都归一气中。深似海时初歇雨,白于绵处不随风。

得閒渐有还山意,偃卧宁无泽物功。亭际老僧来倚槛,只疑下界顿成空。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雨后清晨的山间景象,充满禅意和人生感悟。

前四句写景:清晨山间弥漫着似烟非烟的薄雾,天地万物仿佛都融化在这片朦胧中。雨后云海深得像大海一样平静,洁白的云团比棉花还要柔软,静静地停驻在空中不受风吹动。这里用"白于绵"的比喻让人直观感受到云朵的纯净柔软。

中间四句转入抒情:看着这样的景色,诗人渐渐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他觉得自己即使像云一样躺着不动,也能像云滋养万物那样默默造福他人。"泽物功"指云化为雨水滋润大地,这里暗喻人不必刻意作为,自然存在就有价值。

最后两句通过老僧的反应强化意境:亭边老僧倚栏远眺,看到山下云海茫茫,恍惚间以为山下世界突然消失了。这个细节既突出了云海的壮阔,也暗示超脱尘世的禅境。

全诗通过云海的变幻,表达了诗人对闲适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无为而治"的人生哲学。语言清新自然,比喻生动,将景物与哲理完美融合,让人感受到宁静致远的境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