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氏义学田 其二

数亩膏腴郊外郊,舌端耕破陇头遥。
春风暖播诗书种,时雨香沾秀实苗。
学稼无劳樊氏请,输租不数石崇饶。
个中岂是闲田地,预养英才佐治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位于郊外的肥沃田地,但它并非用来种庄稼,而是一块"义学田"——古代专门用来资助贫困学子读书的公益土地。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将教书育人比作春耕秋收:老师讲课就像在田里播种("舌端耕破"),知识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学生("诗书种""秀实苗"),最终培养出的人才就像丰收的稻穗。

诗中提到两个典故:樊氏是古代勤恳务农的代表,石崇是西晋著名的富豪。这里说这块田既不需要像樊氏那样辛苦耕作,产出却比石崇的财富更有价值,强调教育投资的意义远超普通农田。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这块看似闲置的土地,实际是在为国家培养未来栋梁("预养英才佐治朝")。

全诗妙在将教育比作农耕:老师是农夫,知识是种子,学生是禾苗,用人们熟悉的农事活动,形象地展现了教育润物无声的力量。通过对比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突出了教育投资的长远价值,体现了古人"耕读传家"的智慧。

0